APP在阻燃纺织品中的应用

一、纺织品
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纺织品,例如窗帘、沙发、服装等等。从最开始在织物中选取天然纤维进行手工编织,发展到人工合成后再使用机器织造,各种技术不断进步,性能也不断的优化。然而,不管是天然纤维还是合成纤维织造的产品,都具有易燃的特性,为保护人们的生产财产安全,必须对部分火灾风险较高的纺织品做阻燃处理。

二、纺织品阻燃处理方法
- 纤维改性技术
共聚法:将含磷、卤等阻燃元素的单体引入聚合物链(如聚酯纤维中添加磷系共聚单体),实现本质阻燃。
共混法:在纺丝熔体中添加阻燃剂,制成阻燃纤维(如阻燃涤纶、丙纶)。
接枝法:通过化学反应将阻燃剂接枝到纤维分子链上,提升耐久性。
- 后整理工艺
浸轧烘焙法:将织物浸渍各种水溶性阻燃剂(低聚合度APP、磷酸脒基脲等),烘干水分后阻燃组分留在织物内部,起到阻燃作用,但是该方法处理的的纺织品手感较差,水洗后容易失去阻燃效果。
PROBAN(普鲁苯)法:采用四羟甲基氯化磷(THPC)与酰胺预缩体结合,通过浸轧、预烘、氨熏交联等步骤,在纤维内部形成耐久阻燃聚合体。解决了水洗后阻燃失效的问题,对织物的手感影响小,但是有一定的甲醛残留,主要用于含棉的纺织品。在此工艺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甲醛含量,可选用Pyrovatex CP保阻燃剂,但价格较高。
涂层法:纺织品上涂刮一层涂料,通过涂料里含有的阻燃剂达到整个产品所需阻燃效果。该方法操作简单,而且能够选择的阻燃剂也比较多元化,基本上大部分阻燃剂都适用。常用的有溴锑体系、聚磷酸铵、三聚氰胺聚磷酸、氢氧化铝等等。该方法的效果也受到阻燃剂选择的影响,例如溴锑体系不环保,聚磷酸铵体系耐水差,氢氧化铝阻燃效率低等。

三、APP在纺织品涂层中的应用
APP的阻燃效率高,价格便宜,在阻燃涂层应用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,但是它最大的缺点就是耐水效果差,其次是分散和相容性一般般。为解决这些问题,在织物中的应用的APP都会进行一定工艺改进或者表面改性处理。
APP在纺织品涂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:
|
问题描述 |
原因分析 |
解决办法 |
|
涂料初始粘度高 |
APP分散性差,与树脂不相容。 |
使用改性APP,例如EPFR-APP216G/EPFR-APP 241 |
|
涂料存储后增稠甚至破乳 |
APP聚合度低,合成反应不完全。 |
使用质量稳定成熟的APP,例如EPFR-APP 222H |
|
浸水测试后有白霜形成,阻燃效果降低。 |
浸水后APP部分溶解在水中,水分挥发后迁移到织物表面形成白霜,APP含量降低导致阻燃效果下降。 |
需降低APP的水溶性,合理选择APP粒径(粒径太小的的APP水溶性普遍偏高),或者选择表面改性产品例如EPFR-APP241,若需要更高耐水要求,可以选择MF树脂包覆的产品EPFR-APP262。若还是不能满足要求,就降低甚至不要用APP了,选择其它阻燃剂,例如MPP、MCA。 |
|
处理后的织物有软白点 |
APP结团,粒径太细或者分散不佳引起 |
使用改性APP,例如EPFR-APP216G/EPFR-APP 241 |
|
处理后的织物有硬白点 |
APP粉料有大颗粒,筛余物太多。 |
选择产品质量稳定的厂家,例如清远普塞呋。 |


